香书小说 > 穿越小说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二百一十二章 非常牛的船长
最新网址:www.rrrtts.com
    张居正有些紧张地看着朱翊钧,心里揣测着。

    作为内阁总理,他当然希望太原升为直隶州,直接归内阁管辖。

    太原煤铁齐全,煤铁产量不输给滦州。

    它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在海边,运输不便。所以大部分工厂都被开办在滦州,太原只有一部分工厂,远不及滦州。

    就算如此,太原也是一块大肥肉。

    张居正现在算是看明白了,工业赚钱的能力比农业太强了。

    自己苦哈哈地督促下面把秋粮夏税缴足,背负了无数的骂名,结果还不如人家上海滦州一年随随便便给户部税政司缴纳的税。

    自此他的治政理念有了重大调整。

    不是说农业不再重要,它依然是大明的根本,大明亿万百姓能不能吃饱饭,还得靠它。

    只是张居正把强国富民的希望放在工业和商贸上,不再想着靠田赋来实现这些梦想。

    太原是大明唯二的工业重地,内阁自然想把它归为直管。

    但是王崇古、王国光为首的晋籍官员,却极力反对太原升直隶州,希望太原继续留在山西。

    张居正知道其中的原因。

    京畿没有滦州还有天津,还有秦皇岛。江苏没有沪州还有苏州、扬州。

    山西要是没有太原,还有个毛啊!

    王崇古、王国光一是刑部尚书,一是户部尚书,深受皇帝器重,其中王崇古曾经在东南剿倭,属于根正苗红的东南一脉。

    两人是自己的重要盟友,他们的意见,张居正必须重视。

    朝堂上关于太原要不要升直隶州,来回争论了大半年,滦州、上海升直隶州的事都被拖累耽误。

    现在也到了下决断的时候。

    只是张居正不好下这个决断。

    支持太原升直隶州,会得罪王崇古、王国光等晋籍盟友;不支持,会让内阁上下失望。

    你身为内阁总理,居然胳膊肘往外拐!

    现在皇上来做这个决断,不管是升还是不升,对于张居正都是一种解脱。

    朱翊钧一字一顿地说道:“太原不升直隶,继续留在山西。”

    张居正不由在心里长舒一口气。

    虽然有些失落,但是从此不用再纠结了,也算是一件好事。

    朱翊钧继续说,“山西的底子比河北和江苏都要薄,太原升直隶州,对山西的经济打击是毁灭性的。

    升直隶州,是方便管理,以一地带一区。沪州直隶州,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滦州直隶州,带动京畿环海地区。

    太原带动哪里?朕和内阁左思右想,很难给它下定义。”

    张居正捋着胡须点点头,确实很难下定义。

    山西北边是漠南蒙古,一片大牧场;西边是鄂尔多斯、陕北和宁夏,苦旱之地。这两个地方太原使出吃奶的劲,根本带不动。

    东边隔着太行山是直隶河北,人家有滦州,有天津,根本不稀罕你带。

    那南边是河南和陕西关中地区,关键是隔得有点远,没有海路和运河,全靠陆运,转运成本太高了。

    钢铁在太原出产,运到河南和陕西制造成各种工业品,再运到各地去?

    这成本多高啊!豆腐都给你整成羊肉价。

    我为什么不在太原炼钢冶铁再制造,一条龙搞完了再运出去?

    朱翊钧继续往下说:“升直隶州的最终目的,就是振兴经济,不是吸地方的血以富中央。

    要通盘考虑,要全面权衡利弊。朕反复权衡过,觉得太原升直隶州,弊大于利!不升了!”

    张居正率先喊了一句:“皇上英明!”

    朱翊钧点点头,“现在定第二件事。目前资政只有四位师傅,朕说过,就算要加,也不会超过六人。

    领衔可以参加御前朝议会的朝议大夫,目前有七十三位,在京的有四十六位。名额还在扩增,预计最后定额在一百二十位左右。

    他们有京官朝臣,有地方官员,还会有大学校长,各银行厂矿和商号大掌柜,代表方方面面,也能让朕,让中枢听到来自各方的意见,类似此前的廷议朝议。

    原本朕计划一年开一次朝议全体会议,但是目前的交通状况,完全是不现实的,只能两到三年开一次。

    非全体朝议会议,倒是可以经常召开,但是有些军国事,不便于在这种范围内讨论。

    比如这次西南经济振兴计划的拟定,我们五人只是讨论出一个大纲方向,再让六部诸寺直接参与进来,各抒己见,阐明立场。毕竟只有在六部诸寺的支持下,西南经济振兴计划才能顺利展开。”

    朱翊钧看了看四人,“朕觉得在资政局和朝议会之间,必须再加一层咨议机构。”

    张居正四人面面相觑,在心里琢磨皇上的意思。

    再加一层,议政范围加大,但是远比朝议会小。皇上这么做,是希望把某些军国大事的讨论范围,再扩大到能控制的一个范围里。

    资政局目前只有四人,面太窄,或者说,代表的利益群体过于集中了。

    胡宗宪代表的是勋贵集团、东南系、部分新兴工商集团和部分军队。

    张居正是部分文官集团,以及部分新兴工商集团。

    赵贞吉代表正统士林和文官集团。

    谭纶代表部分文官集团,以及蒙古左右后翼、两辽、海东、静海等新纳入大明的地方势力,以及部分军队。

    他们内部还分出各种派系,明面上同气连枝,实际上暗地里为利益也在斗来斗去。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谭纶在东南系的威望,略输于胡宗宪一点点,无可厚非的二哥。

    张居正和赵贞吉在士林和文官集团都有影响力,只是张居正受新派文官和新学学子支持,赵贞吉更受传统文官和士林支持。

    有时候资政局开会讨论某项重大决议时,张居正四位也会很为难。因为这项决议在自己派系内部争论得十分激烈。

    支持不是,不支持也不是。

    比如太原升直隶州,张居正一系势力内部吵翻了天,张居正左右为难。

    如果像皇上说得那样,把决策讨论的范围再扩大一点,四位大佬就不会那么为难。

    比如支持太原升直隶州的潘晟、方逢时,你们自己和反对的王崇古和王国光去争辩,我张居正不掺和,只是小心地让双方不要吵得动了真火,撕破脸。

    想通这些,张居正四人互相交换一下眼神。

    扩编好,反正资政局只是个咨政机构,而非一个执行机构。

    权力在于决策讨论,最后决策下达还是以皇上的名义,执行却是内阁、戎政府、御史台、宣徽院和地方。

    没有具体执行的权力,只有参与决策的权力,多一个人或少一个人,对自己影响不大。

    朱翊钧目光在张居正四人脸上扫过,把他们的神情看在眼里,心里有数了。

    没有反对意见。

    朱翊钧继续往下说:“朕的意思,资政局机构不变,只是参与决策的人员增加。四位师傅是资政大学士,再增加十六到二十位资政学士。

    朕叫司礼监草拟了一份条例,把资政大学士讨论决策的军国事范围,以及资政学士讨论的军国事范围,都细细地列了出来,四位师傅先看看。”

    祁言拿着四份文稿,递给张居正四人。

    内容不多,四人很快就看完。

    张居正先开口:“皇上,目前内阁有吏户刑礼兵工六部,司农、太常、鸿胪、光禄、太府、太仆、都水七寺。

    戎政府有五军都督,宣徽院有左右使,御史台有司理院、都察院和大理寺,地方有南北两京、滦州、沪州两直隶州。

    二十位资政学士,好像不大够啊。”

    说到这里,他自己先笑了,胡宗宪三人和朱翊钧随即也笑了。

    朱翊钧答道:“是不够。朕的设想是实务治政牵涉更多的部门主官,才加资政学士。御史台的司理院和大理寺,专注司理鞫谳,跟军国事决策关系不大,不加资政学士,加朝议大夫足矣。

    六部尚书肯定是全部要加,七寺里太仆、都水、光禄可不加。协调蒙古左右后翼民政事宜的宣徽院左使可加,右使兼着前军都督,连同后军都督,都可不加。

    地方南北两京,两直隶州,是必须加的。算下来正好十九位。只是南京应天府尹和沪州知州,往来京师不便,估计也就一年参加一次会议。”

    赵贞吉突然说道:“皇上,内阁按编制有左右议政,为总理佐官,按理还在尚书之上。现在尚书加资政学士衔,左右议政要不要加?”

    张居正连忙说道:“皇上,大洲公,现在左议政是谭公兼任,右议政准备请吏部方部堂和刑部王部堂兼任。

    加不加都是一回事。”

    赵贞吉摇了摇头:“这样还是不妥,而今是兼任,不代表后面也兼任。”

    张居正捋着胡须点点头:“这倒也是。”

    朱翊钧目光在两位配合默契的老狐狸脸上一扫:“这倒是个问题,容朕好好想想。”

    想了不到十秒,朱翊钧又说:“左右议政废除,内阁总理的首位佐官为襄理,兼宣徽院左使,如前军都督兼任宣徽院右使例。

    六部尚书,朕原本就是把他们作为总理的佐官,如布政司,参政是布政使的佐官一样。以后六部尚书不仅是六部主官,也是内阁总理佐官,以为定例。”

    胡宗宪和谭纶在旁边轻轻一笑。

    两只老狐狸联手跟小狐狸斗,想从小狐狸手里再挤几个资政学士名额出来,两人再二一添作五。

    不想小狐狸更高明,一招就断了他们所有念想,还把内阁精简了一遍。

    想必是小狐狸早就料到此举,要不然他好好想一想,只想了不到十秒钟就想出此万全应对之策?

    张居正和赵贞吉脸上毫无尴尬之色。

    这事很正常。

    权利都是自己争取的,这是皇上教会我们的硬道理!

    讨论和补充了一些细节,朱翊钧扫了一眼四人。

    “四位师傅没有什么意见吧?好,那增补的资政学士名单,就按照我们议定的公布。还有资政局议事决策条例修改草案,也正式定下来,成文公布。”

    “臣等无异议,谨遵圣意。”

    直隶境运河上,向北航行着一艘官船。

    船头站着神采飞扬的三人,正是任博安、杨贵安、丘弃浊。

    丘弃浊说:“前方就是天津卫了,听说它原本是卫所城,几经发展,现在是直隶首府,京畿冲城。

    子明兄跟我说起过滦州、天津工厂林立的盛况,现在能亲眼见到,心潮澎湃啊。”

    任博安和杨贵安对视一眼,“嘉靖四十五年后,每次来京师,都会觉得京畿日新月异,每次来都感受到迅猛地变化,不知这次来京师,又会有怎样的感受。”

    不到一个小时,黄船长前过来提醒。

    “三位客官,前面就要进丁字沽了。”

    “丁字沽?”

    “对,北运河与卫河交汇的地方,这里也是一处巨大的集市,在天津卫西门外。”

    前面眼见着船只多了起来,三人乘坐的漕船靠着右岸边上的水道,缓缓地向前行进。

    猛然间,丘弃浊透过河边防护林看到远处荒野上立着一排排房子,一个个大烟囱高高竖立着。

    丘弃浊指着那里,兴奋地问道:“两位兄长,这就是工厂区吗?”

    任博安和杨贵安顺着丘弃浊的手指头看过去,几乎同时摇了摇头。

    “上次来京师时,好像没有这些房子啊。”

    “修敬兄,我可以肯定地说,上回去京师进修,确实没有这排房子。”

    “那就是新修的。我们问问船长,他往来这里,肯定知道。黄船长!”任博安把船长招呼过来,“黄船长,这排房子是新修的?”

    “没错,去年下半年开始修建的。”

    “这一排连绵不绝,看着规模不小啊。”

    “没错了。最边是棉纱厂,过来一点是织布厂,还有那边是卷烟厂,再过去一点是搪瓷厂,它旁边是暖水瓶厂。”

    “看上去都差不多,这么多烟囱,都是用蒸汽机?”

    黄船长一挑大拇指,“你是行家。我有个老表说,这些新工厂全都用蒸汽机。”

    “胡抚台这么大手笔?”

    “胡抚台有本事,从内阁要到了不少钱,报纸上叫投资,直隶上下都叫他胡财神。

    哦,昨天皇上诏书正式颁布,直隶改为河北省,这块地方现在叫河北了。天津卫叫天津市,还是河北的首府。”

    “河北,天津市?又变了。”

    “万历朝,最常见的就是变,但是大家都喜欢。变得越来越好,谁不喜欢啊!”

    黄船长咧开嘴,露出一口焦黄的牙齿,哈哈大笑。

    丘弃浊拱手问:“船长,棉纱厂、织布厂我在报纸上听说过,这卷烟厂、搪瓷厂和暖水瓶厂,又是个什么厂?”

    “嘿,你还问着了。”

    “船长全知道?”

    “全知道?”

    “这么牛?”

    “嘿嘿.”

亲,点击进去,给个好评呗,分数越高更新越快,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wap.rrrtts.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