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 穿越小说 > 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 > 028 崇祯妥协严防汉王 安插眼线内外监视
最新网址:www.rrrtts.com
    朱慈炤今天算是毫无保留了:“今年李闯占河南,清军掠京畿。

    明年李闯占陕西,称帝于西安。黄台吉病逝,东虏内部权力重新洗牌。

    后年李闯东征,攻占京师;清军倾巢而出,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大明完了,神仙难救。”

    丁绍吕给听愣了:怎么能这样呢,这本来是我要说的话。殿下你一口气都说了,那让我说什么。

    丁绍吕本来是想展示展示才华,震慑一下汉王殿下。没想到汉王殿下把局面看得如此透彻,这就尴尬了。

    尤其是自己预测出了黄台吉命不久矣,本以为能好好显摆显摆,却没想到连年仅十一岁的汉王殿下都能看出来。

    高时明看出了丁绍吕的尴尬,赶紧接过了话茬:“殿下何以见得黄台吉只剩一年寿命?若明年黄台吉真的死掉,殿下打算如何挑动东虏内讧?”

    朱慈炤笑道:“听说去年松锦之战到了关键时刻,皇太极抱病赶往前线,一路上鼻血直流。

    这场大战他虽然赢了,但也消耗了巨大的精神体力。自那之后,黄台吉的身体就一天比一天差。

    虽然黄台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肯定是讳莫如深、秘而不宣。

    但他着急跟咱大明议和,就是最大的证据。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黄台吉也有许多难处。尤其是他死后,怎么顺利把大位传给儿子,真是难题中的难题。

    所以他是真心想与大明达成和谈,然后专心去给他儿子铺路。

    马上清军又要入关劫掠,这也是一个证据。

    若我所料不差,清军这次的统帅肯定不是多尔衮三兄弟,也不会是豪格。这些人会被黄台吉留在身边,以防突发变故。

    黄台吉多半会派与豪格同为正蓝旗的阿巴泰领兵。

    黄台吉一系有一百一十七个牛录,多尔衮三兄弟有九十八个牛录。

    虽说稍占上风,但优势并不明显。

    这家天下不是很容易搞啊。

    至于挑拨东虏内讧,打死我我都没有那个能力。

    当然毛文龙倒是能力超绝,各种间谍渗透,搞得老奴寝食难安。

    可惜啊,让人给杀了,父皇还在那里拍手叫好呢。

    听说毛文龙的独子毛承斗现在京师,只能指望指望他了。

    冤杀了他的父亲,现在还得求着他为大明卖命,真丢人,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高时明也愣住了,什么话都让汉王殿下说了。汉王殿下才十一岁,以其见识便足以与两只快六十岁的老狐狸纵论天下了。

    再过几年,那还得了。

    高时明跟丁绍吕对视了一眼,然后看向自己的义子严弘。

    严弘以前在内官监当差,后来在监工时不慎被木料砸中手臂,落下了残疾。那没办法了,严弘只得辞了宫中差事,跟着义父过活。

    高时明叹了口气,自己这帮义子义孙,除了御马监太监马鲸,剩下混得一个比一个惨。尤其是严弘,连个吃饭的手艺都没有。哪天自己死了,孩儿们如何能在这乱世安身立命?

    纠结了片刻,高时明下定决心,先与汉王进行初步的合作。先从小事开始,随着信任逐步建立,再一点点加深。

    于是高时明笑道:“殿下,我想把在西郊老家修的宅院捐出去,改作道院。以后与道友们往来,也更方便些。

    我那些道友们,走南闯北,巡游天下,个个见多识广。

    殿下若用得着他们,尽管开口。别的不敢说,提供些情报完全不在话下。”

    朱慈炤闻言大喜:“这可太好了,我最愁的,就是情报无法传递。建道院,确实是掩人耳目的好办法。”

    丁绍吕也笑道:“我是阉党余孽,为了避嫌,以后不能与殿下有所接触。

    但我可以为殿下做些您不方便做的事情,比如去说服毛文龙的独子毛承斗。

    当年蒙督主信重,我倒与毛文龙打过一些交道,也能算得上是故旧了。”

    “好,那就拜托两位先生了。”

    几人又略聊了几句,便到书房题匾去了。

    接下来便只谈琴棋书画了,朱慈炤样样精通,宾主相谈甚欢。

    时近中午,高时明带着严弘坐下来看书,方正化去置办酒菜。

    丁绍吕去如厕,顺便在园子里溜达溜达。

    朱慈炤随后也来到园中,与丁绍吕赏花闲聊。

    园子中间空旷,藏不住人,可以放心讲些机密之事。

    高时明是典型的中立温和派,这次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想着反抗东林。

    所以朱慈炤也不敢和高时明聊太深,但丁绍吕就不一样了,这是铁杆阉党。而且他只要不是脑子进水,是没可能是去向崇祯告密的。

    崇祯连他最嫡系的信邸旧人都在极力打压,一个阉党余孽去做告密小人,这能得到他的信任重用?不被砍了都算丁绍吕平日高香烧的多。

    朱慈炤直奔主题,尽显真诚:“先生,将来京城被攻破,我将如何自保?”

    丁绍吕试探道:“直接跑路去汉中?”

    朱慈炤摇摇头:“那不行,直接跑后面就太被动了。京城里的财富、工匠,以及少数真正的忠良,我都要带走。”

    丁绍吕吃了一惊:好家伙,你的心啊,比我预想中还要野得多。

    “殿下,这如何能办得到?”

    “这个到时再说,我现在想说的是另外一件大事。将来城破,父皇恐怕不肯离京。

    受辱于李闯或者东虏,自然也不肯。先生说如之奈何?”

    丁绍吕心中极为惊讶,看来这才是今天谈到的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丁绍吕不敢轻易论断,忙反问道:“殿下的意思是?”

    朱慈炤回道:“父皇绝不能殉国。万一阻止不了父皇殉国,至少不能让别人知道父皇殉国。

    这样我们还可能打着父皇的旗帜,凝聚人心,重征天下。”

    丁绍吕又问了一遍:“那殿下的意思是?”

    朱慈炤幽幽地反问道:“先生可知建文之事乎?”

    “啊?”

    丁绍吕袖子中的手都开始抖了:“殿下需要我做什么?”

    “我需要人手,需要口风严、能卖命的死士,而且这些人必须是内侍,比如魏忠贤流落在宫外的余党。

    能有二三十人最好,一旦北京城破,皇宫大乱,我要把沉淀在皇城诸多秘库的财宝全部取走。”

    丁绍吕刚想说二三十人太少,可不够搬那批财宝的。但转念一想,忽然就明白了。

    “殿下,做完大事,那二三十人会死在宫中吗?”

    朱慈炤满脸诧异地看了丁绍吕一眼:“先生想什么呢,我这人别的优点不敢说,就是突出一个护短。

    只要是真心为我办事的人,我绝对死保到底。虽说需要死士,但我也不会动不动让人去死啊。

    将来只要到了汉中,顺利监国,我第一时间便为魏忠贤平反,而先生则任司礼监秉笔,为我提督东厂。”

    丁绍吕面色一凛,险些落泪:“殿下仁德,老奴替督主给殿下磕头了。”

    朱慈炤连忙扶住:“地上凉,先生不必多礼。你我都深受东林之害,自当相互扶持,同舟共济。

    魏公冤屈,这个反我是一定要平的。”

    丁绍吕闻言,老泪纵横。

    并不是丁绍吕与魏忠贤感情有多么深厚,而是阉党余孽们这些年过的太委屈了。

    魏忠贤平反,也意味着所有阉党全部平反。

    丁绍吕是真的意难平,阉人就是皇帝的狗,皇帝的刀。大家忠心耿耿替皇帝咬人,结果换了个皇帝,把大家的付出一下子全给抹杀了,还要狠狠踩上几脚,让人永世不得翻身。

    一个皇帝,恨皇家的狗,恨皇家的刀,当真是让人百思不解。

    虽说当今有自己的嫡系内臣,不重用前朝内臣,这大家都能接受。

    但是把前朝内臣往死里整,那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你看看现在的嫡系内臣,哪个不是兔死狐悲,哪个不是心有余悸,哪个还敢替皇帝当卖命咬人的恶犬?

    全都是得过且过、应付差事,就当今皇帝成了瞎子、聋子,自己心里还觉得挺美呢。

    朱慈炤却拉着丁绍吕笑道:“高先生素习温和中正,先生觉得高先生愿意做到什么程度?”

    丁绍吕心知其意,连忙回道:“高先生对殿下也是真心的,但刚刚殿下的吩咐,老奴一定守口如瓶,秘密为殿下筹划。”

    朱慈炤满意地点点头,拉着丁绍吕一起回书房。

    ……

    到了中午,崇祯来到坤宁宫用膳。

    崇祯、周后、太子、定王、坤兴、昭仁,一家六口整整齐齐吃了饭。

    因为崇祯今日允了太子、定王随时来坤宁宫请安,所以除了崇祯,众人都很高兴。

    吃过饭,太子带着弟弟、妹妹去书房说话。

    周后试探道:“陛下操劳了这大半日,就在臣妾房里睡个午觉吧。”

    崇祯摆摆手:“朕还有国事,你自己歇着吧。”

    基极十五年来,崇祯从不进后、妃内室,白日就更不可能了。

    如今虽然允了太子、定王随时来请安,但大规矩上依旧不肯破例。

    周后又问道:“汉王这几天在外面住得可习惯?臣妾想派个人去看一看,给他送点东西。”

    崇祯摇头笑道:“不必了,你送了东西他也不敢吃的。”

    周后被噎了个倒仰。

    崇祯也想开了,大明都快亡了,还装什么呀。

    谁也别理谁,各人过各人的,这就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但也不好太给皇后下不来台,崇祯缓和了语气笑道:“老四实在太能找事了,他又写了个奏本,闹着让朕给他从京营选两个武教习。

    朕已经懒得搭理他了,反正他说什么朕都不回话。

    朕也不打他,也不骂他了,他爱干什么干什么吧。”

    周后劝道:“臣妾倒觉得,汉王愿意习武是好事,陛下就给他从京营挑几个人吧。”

    崇祯闻言颇为诧异:“皇后何出此言?”

    周后淡淡地回道:“臣妾近日读《通鉴》,唐玄宗李隆基凭借两百多内侍就打败了韦家,又凭三百骑兵便干掉了太平公主。

    而李重俊凭三百多人,就杀了武三思父子。

    即便神龙政变,太子李显不过就凭五百禁军,就推翻了武则天。”

    崇祯这些年别的本事没练出来,听话外音的功夫在全天下来说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这都是在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被逼出来的。

    听懂了周后的话外音,崇祯极为不悦。而且皇后还好意思再提《资治通鉴》,到现在你都解释不清楚,陈仁锡出身东林世家、堂堂探花,为什么要去周奎一个摆摊算命的家里教你读书。

    局势成了这样,崇祯也懒得再翻旧账了,而是冷淡地回复:“朕不过就是给了老四侍卫一百人。你至于吗?

    还有,锦衣卫都是些啥人你不知道吗,就他们那两下子,是有逼宫的能力,还是有造反的勇气?

    老四那么聪明,就算真要造反,也不可能靠这些人啊。

    连朕都看不上这帮锦衣卫,老四能看上他们?”

    “那可不一定,听说那帮锦衣卫到了汉王府,不用汉王催促,主动就操练起来了。

    人在街上走,都能听到王府里的呼喊操练之声。”

    崇祯哼了一声:“你的消息倒真够灵通的,朕还不知道的事情,你都知道的如此清楚。

    一百侍卫都容不下,那你想怎么办?”

    “臣妾以为,可以命骆养性再从京营中选两人,派去汉王府做教习。

    把京营将官的名单给汉王,让他自己选一个,另一个让骆养性去安插。这两个教习每人也可以带上一两个旧部,助其教授弓马。

    反正汉王府那些侍卫也都是骆养性选拔的,再让他挑几个教习,也算有始有终了。

    另外再让骆养性挑选三五十名锦衣卫,换上便服,每日在汉王府周围盯着进出来往人员的动向。”

    “骆养性,哼,他办的好差事。朕让他把姜埰、熊开元处理掉,他倒好,弄得朝野皆知,一大堆言官正追着他弹劾呢。

    朕砍了骆养性的心都有。”

    “骆家到底也是世代锦衣卫,树大根深、底蕴深厚。

    太子可是快要大婚了,搬去端本宫之后,也得组建东宫卫率。

    这些人也要从锦衣卫中挑选。

    陛下若是杀了骆养性,那万一将来组建的东宫卫率中有忠于骆家的死士,岂不是留下了隐患。

    端本宫那个地方,神庙时可是发生过梃击案。”

    提到梃击案,崇祯也生出了忌惮。

    梃击案,那可是一件奇案:一个老农张差,穿越东安门、东华门,进入紫禁城。

    如入无人之境不说,路上张差还凭白无故多了根棍子在手里,然后直奔慈庆宫,准备去击杀太子。

    东安门、东华门那是什么地方,宫禁重地,一个老农怎么可能连续避过盘察?真是神奇!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崇祯也确实怕骆家有样学样,也给太子来个梃击。

    想到这里,崇祯点了点头:“那就算了,为了太子安危,听你的吧。

    我一会就让王德化去锦衣卫传旨。”

    说来也怪,上次东厂提督徐本正生病请假五天,然后去东厂干了两天,就又告病回家休养去了。

    崇祯本来也不指望东厂干活,而且徐本正又是信邸旧人,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这传旨的差事,就又落到王德化头上了。

    到了午后,王德化便来到锦衣卫传旨,顺带将骆养性吓唬了一顿。

    吓得骆养性赶紧把王德化请入密室,将从周延儒府上盗来的名册拿给王德化看。

    王德化仔细看了一番,骆养性这才稍稍放心:这名册干系太大,现在这名册我看过,你也看过。

    一旦东窗事发,咱俩谁也跑不了,都得被灭口。这才是绑到一条船上的蚂蚱了呢。

    王德化心知其意,但为了安抚住骆养性,也就顺着他的意思来了。

    若让骆养性知道皇后已经为他求情成功,怕是他自己才是打退堂鼓的那个呢。

    看完名册,王德化笑呵呵地问道:“这名册抄完了吗?骆公明天可得早点给汉王殿下送过去。

    京营将官的名单我已经给你弄来了,你明日一并送过去给汉王殿下过目,也算是个掩护。”

    骆养性点点头:“这名册是真长啊,再有一晚上就抄完了。卑职明天一早就给殿下送去。”

亲,点击进去,给个好评呗,分数越高更新越快,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wap.rrrtts.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