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在文讲所的日子 第440章 真正的文人
最新网址:www.rrrtts.com
    过了腊八,年味儿越来越浓。

    从春到秋,因为国家对物价的放开,大家抢了大半年的时间,家里存折上的钱抢没了,多出了的是一两年也用不完的物资。

    到了年关之际,就不像往年那么舍得钱去买年货了。

    林为民和陶慧敏提着东西又去了万先生家里,好长时间没见到林为民,万先生看到他很是高兴。

    “你最近可是出了好大的风头!”万先生道。

    “我这个应该算是做好事的副作用。”

    坐下说了一会儿话,林为民将年后打算结婚的消息告诉万先生夫妻二人,两人听了俱都欢喜。

    黎玉茹起身去房间里拿出来了一块玉镯要送给陶慧敏,“岁数大了,这些首饰也用不上。小陶马上就要当新娘子了,就当是添一件嫁妆,拿着!”

    这玉镯一看就价值不菲,陶慧敏摆着手,很不好意思。

    “师母,这怎么好呢?”

    陶慧敏推辞不受,万先生在一旁道:“拿着吧,就当是给你们的新婚贺礼了,并不贵重。”

    见万先生这么说,林为民便让陶慧敏收下了玉镯。

    万先生瞧着林为民和陶慧敏坐在一起,脸上带着笑容,“终于要结婚了,你们这样的好年华要好好珍惜,抓紧时间早点要个孩子。”

    林为民苦笑道:“您怎么也跟着催生呢?”

    “过了这个年,伱就三十了。虽然国家强调晚婚优育,但也不能太晚,这个年纪刚好。”

    林为民无奈的点了点头,老人家嘛,上了岁数似乎最喜欢干的就是催婚和催生这两件事,眼下婚要结了,就只剩下催生了。

    又过了两天,正在上班的林为民接到了程忠实打来的电话。

    “喂,老程,你怎么想着给我打电话了?不会是要提前拜年吧?”林为民玩笑道。

    程忠实不太会开玩笑,笑了几声,告诉了林为民一个好消息。

    “写完了!”

    “写完了?”林为民的声音中充满了喜悦。

    他紧接着追问道:“真的写完了?什么时候能邮过来?不不不,不能邮,我派人去取,你那边等着就行……”

    程忠实打断了林为民的激动,说道:“只是初稿,还得修改。”

    “到燕京来修改,大家一起沟通,效率也可以快不少,而且还有补助。”

    林为民的热情邀请被程忠实婉拒,“在我这个老房子里写的顺畅,离了这样的环境,怕是写不出什么东西。”程忠实对林为民这样解释。

    林为民想了想也理解,很多作家在创作时都很依赖于环境,尤其是像程忠实这种几十年扎根在农村的作家,更是如此。

    “那你就在老家安心改稿子,不要着急,有什么需要就给我打电话或者写信,如果找不到我,找编辑部的其他人也是一样。”

    林为民叮嘱了一番,又不放心的问道:“经济上还宽裕吗?”

    程忠实连忙道:“宽裕宽裕,上回预支的稿费还没用一半呢,足够了。”

    说起这件事,程忠实心中无比感念。

    最近他听说了林为民豪捐几千万的壮举,心中说不艳羡是假的,但更多的是对林为民的敬佩。

    这才是真正的文人!

    聊了好长时间,林为民挂断了电话,有些兴奋的找到贺启智,叮嘱他注意时常去信与程忠实联系,沟通作品的创作进度。

    最重要的是,别让别的刊物半路横插一杠子。

    程忠实的这部,《当代》可是守了好几年,要是中途被人截胡,那就闹笑话了。

    尽管跟程忠实的关系很不错,又支援了稿费,可这年头有些编辑为了组稿无所不用其极,不得不防。

    他平时事多,怕自己忽略了这件事,才特意叮嘱贺启智。

    贺启智也知道林为民对于程忠实正在创作的这部有多重视,当下态度郑重的答应。

    腊月十七,许久不见的马原在《当代》编辑部露面。

    去年他的孩子出生,雪区环境艰苦,为了孩子,马原和妻子决定将工作调回老家辽东。

    今年早些时候,他的妻子和孩子已经先一步回了辽东,而马原则是拖到了现在才办好了工作调动和一切琐事。

    马原在雪区的工作是当记者,这些年来他一直未专职写作,这次为了调回辽东,他走上了职业作家的道路,成了一名专职作家。

    “这么说,以后就定居在辽东那边了?”林为民问。

    “差不多,毕竟有孩子。”

    林为民对马原的话却不以为然,他这个人天生就能折腾,可不是个能轻易安定下来的主儿。

    在编辑部聊了两个小时,马原提出要去看看石铁生。

    林为民提前下了一个小时的班,载着他去了什刹海小院。

    路过路边卖的店面,马原让林为民停了一下,他下车去买了一只烧鸡。

    “总不能空着手上门!”

    车子停在白米斜街的四合院门口。

    “铁生!铁生!”

    林为民将石铁生喊出门,“你看看谁来了?”

    石铁生见到马原有些意外,更多的是惊喜。

    他们结识于《当代》的笔会,可惜后来大家各在一方,罕有机会见面。

    石铁生热情的将马原请进了屋子,见他衣裳单薄,笑问道:“你就不怕冷?”

    “东北人,怎么能怕冷呢?”

    马原拍着胸脯,感觉现在就是把他光着身子放到北极也敢放出豪言。

    石铁生面带调侃的看向了林为民,“为民可能是个假东北人!”

    林为民道:“越是东北人才越怕冷,经历过寒冷的动物才趋热。就像那些南方人跑到北方去见了雪,大呼小叫,开心的不得了,可只有我们北方人才知道下了雪有多麻烦。”

    几人正说着话,程西米出门去买菜,今天林为民和马原上门,家里肯定要多做两个菜。

    今年因为几起大规模的抢购风潮,燕京为了缓解老百姓在生活物资采购上的不便,开始推行起了菜篮子工程,买菜要比以前方便了不少。

    程西米出门后,几人在屋里聊着,马原多年在雪区工作,偶尔才会露上一面,自然最关心朋友们的近况。

    马原当初是被林为民用“先锋专号”推出来的,跟他一批的如谟言、于华等人现在发展的都不错。

    谈到谟言的时候马原更是羡慕的不行,明明都工作多少年了,这几年却一直领着补贴在上学,作品产量也算丰富,最关键的是根据他改编的电影竟然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马原感叹,在他们这一茬作家当中,谟言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有独树一帜的趋势了。

    “谟言现在出了成绩,也是一点点磨出来的。你啊,就是急性子。”林为民道。

    马原没有反驳他的话,林为民是最开始发掘他的编辑,对他的性格认识的很清楚,并没有说错,马原自己也深知自己的问题。

    他喜欢霍桑的《红字》,喜欢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喜欢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

    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无不是个性鲜明,极具特点,跟他的性格颇有相像之处。

    马原又把话题扯到了前段时间炒的沸沸扬扬的捐款和希望小学的事上,言语间对林为民这种一掷千金充满了羡慕。

    改革开放进入第十个年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让人们对于金钱的敏感性在不断提升,作家这个圈子也是如此。

    石铁生问道:“希望小学什么时候开建啊?”

    “已经在选地方了。基金会的人现在去了甘肃和宁夏,第一批10所小学要建在那里。等这一批小学开建后,就会紧接着建设第二批。”

    “我看你们基金会募捐的都是几千万的善款,应该能建上千所小学吧?”

    林为民摇头道:“不太可能。各个地方的小学的建设条件不一样,建造要求和成本自然也不一样,大部分应该在五万到十万之间,办公用具、课桌板凳这些的采购也是也是一笔费用。最主要的是我们计划给学生们供应午餐,这部分的开销很大,目前的这些善款大概能建五、六百所小学并且维持下去就不错了。”

    “还供饭?”

    马原这几天忙着处理琐事和赶路,并没有关注报纸上对于希望工程的后续报道,听到希望小学还要供饭,他很是惊讶。

    “没错。我们的学校选址都不是一般的贫困,很多家庭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给孩子供一顿午饭,不仅能很大程度减轻家庭的负担,更让家长们有动力送孩子们去上学。”林为民解释道。

    石铁生听到这里,点头道:“我看过报纸的报道,你们这么做是对的,这是有现实意义的事!”

    马原却道:“就怕出现硕鼠。”

    “总不能因噎废食吧?”林为民反问道。

    两人有些沉默。

    后世有位网红经济学家曾经提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论调,称“廉租房不能配卫生间”。

    初听令人匪夷所思,可是反向思考一下,大家都沉默了。

    如果廉租房里真的配了独立的卫生间,那里面的基本生活设备都有了,还轮得到真正的穷人住吗?

    人性都是自私、贪婪的,如果没有制度和法律去规范,弱势群体的利益是没有办法得到保证的。

    林为民说到最后,微微叹气道:“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做好监管,不能因为这件事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就放弃了一件这么有意义的事。”

    石铁生赞同道:“为民说的不错。想做事怎么能怕麻烦呢?困难越是多的事,收益反而是越大的。”

    几人正说着话,程西米买菜回来,林为民和马原去帮忙做菜,石铁生摇着轮椅在一旁,大家边聊边做菜,气氛融洽。

    (本章完)



亲,点击进去,给个好评呗,分数越高更新越快,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wap.rrrtts.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